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过去,国产仪器公司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出现过一段蓝海期,那时候做仪器的大小老板,绝大部分应该都体会到了大把挣钱的兴奋。随着行业从业人员的裂变和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产业转移,这个行业挣钱变得越来越难,国内大小企业的数量,保守估计十万量级不过分,大概有以下几类:
代理商或经销商,估计占比有80%,按十万家,估计约8万家贸易或代理商
民营私企(小规模)估计占比15%,按十万家估计约15000家
民营私企(中等以上规模)估计占比4.9%,按十万家估计约4900家
国企央企 估计占比0.1%,按十万家估计约100家
第一类,靠客情关系和代理权吃饭,靠客情关系的维系,完全是利益在维系,营收不稳定;
靠代理权,营收相对稳定,但命脉在制造商手里,哪天由于市场策略转变或制造商销售人员风格转变,説倒就倒,且需要花钱养技术人员,事事找制造商,看不拿捏你。
第二类,小规模中小企业,数量多,有生产或轻量团队,研发团队烧钱,大城市运营成本较高,小城市各方面配套都跟不上,营业收入少,产品质量低端,重复研发,资源浪费,低端低价竞争严重,这里面有极少部分专供特精,活的还不错,其他属于半死不活。团队不稳定,人员流失大,极少部分可以通过激励政策调整可以勉强生存,但没有或很少有精力和资源投入研发。
第三类,这类企业产品线有一定规模,产品质量有一定基础,人员通过股权设计,核心团队还算稳定,极少数有眼光的老板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深处,慢慢开始吞并等资本运作方式逐渐成长起来,其他的属于固步自封,等待凋亡。
第四类,国企央企,资源有,但缺乏创新,项目落地慢,没有民营私营灵活。走的慢。
国产仪器,从蓝海开始,无序发展到今天,该到优胜劣汰的时候了,为了生存而不注意质量变现的老板们将被淘汰。坚持研发技术投入的,运气好的能慢慢向高处走,运气不好的可能直接死亡了。
仪器市场除了国产,还有进口,进口仪器附加值高,20%的进口厂商,控制者这个行业80%的利润。
正所谓,进口厂商吃肉喝汤,国产厂商等米下锅。国产厂商没有利润导致投入少,投入少客户不认可,市场进一步下降,恶性循环。
进口厂商控制者行业80%甚至更高的利润,无疑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血液,构建一层又一层技术壁垒,不断通过买买买,合合合,圈圈圈变为真正的超级巨无霸。
还有一部分企业,术业有专攻,在某个细分领域专精,获得也还不错。
可以想象未来,那些只为了赚钱的仪器厂商或者商人,还有没有技术积淀的公司将被淘汰。慢慢市场上会涌现一些专业特供的企业,和一些初具规模的企业,他们才是国产仪器的未来。
至于那些代理商经销商,也绝不会消失,但如果他们想过的舒服,必须与用户保持高度粘性。
上一篇:气体分析仪的应用